13583731873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500千伏主网架!《海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
发布者:<加油站案例 浏览次数:发布时间:2024-03-04 10:22:33

  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建设行动,推动能源生产清洁化、消费电气化、配置智慧化,构建农村现代能源体系。加快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在农业生产和农村里的生活中的应用,开展示范项目建设,在有条件地区推行整村试点,探索适合海岛农村电气化和零碳用能新模式。发展节能低碳农业大棚,推广节能环保灶具、电动农用车辆、节能环保农机和渔船,持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基本实现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提升农村用能电气化水平,积极地推进农业生产、村民生活等领域电能替代,鼓励居民炊事、卫生热水等以电代气。打造琼海市会山镇加略村和琼中烟园村综合能源示范村等示范工程。引导新建农房执行节能及绿色建筑标准,鼓励农房节约能源改造,推广使用绿色建材,鼓励选用装配式钢结构等新型建造方式。到2030年,电能成为农村用能的主要方式,占比进一步提高。

  建立全省全域性绿色、智慧、高效的新型交通网络体系,加快交通电气化进程,推动航空、铁路、公路、航运低碳发展。逐步推动公转铁、公转水,明显提升铁路货运比例。充分的利用既有环岛高铁,有序推进“海口经济圈”“三亚经济圈”城际铁路规划,构建以铁路为骨架的岛内客货运输体系。慢慢地提高清洁能源在机场能耗中的占比,降低货物运输空载率。推动码头等改建岸电设施,推广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推进港口原油、成品油装船作业油气回收。建设覆盖高速公路服务区、交通枢纽、公交场站、物流中心等公共区域的充电桩与充电站,形成高速公路和城乡充电网络。打造全省统一的充换电基础设施智能监管服务平台,推动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全岛“一张网”运营发展。以液化天然气(LNG)为主,压缩天然气(CNG)和充电为辅,推动原有加气站做改造升级。

  落实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和相关扶持政策,分阶段分领域逐步推进全省各类汽车清洁能源化,建设世界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快速推进社会运营交通领域清洁能源化,以轻型物流配送、城市环卫、租赁车、网约车等领域为重点,推动新能源车替代,鼓励私人用车新能源化。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老旧船舶,加快电、氢等新能源在船舶领域的应用,推进船舶“油改气”工作,重点在海口、琼海、三亚、三沙以及洋浦经济开发区等地建设船用液化天然气加注站,发展天然气车船。到2025年,公共服务领域和社会运营领域新增和更换车辆使用清洁能源比例达100%。到2030年,全岛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除特殊用途外,全省公共服务领域、社会运营领域车辆全面实现清洁能源化,私人用车领域新增和更换新能源汽车占比达100%。

  加速发展货物多式联运,因地制宜推动公铁、公水、空陆等形式多样的多式联运发展,探索多式联运“一单制”。积极地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发展,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在城市轻型物流配送、邮政快递、铁路货场、港口和机场服务等领域应用。引入物流公司加强智慧运行,优化物流路线布局,整合运输资源,提高利用效率,推进系统化节能降碳。继续完善冷链食品可信追溯平台体系,鼓励大规模的公司建设冷链物流供应链数字平台,提升物流信息服务水平。“十四五”期间,全省公水联运集装箱比例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30年,力争构建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积极打造农村物流服务品牌。

  加快推进全岛智慧交通一张网,构建绿色出行体系。深入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策略,推进公共交通向乡村延伸覆盖,建设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提升公共交通品质与吸引力,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发展省内重点城市的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服务系统,强化省内公共交通与慢行交通衔接,增强公众绿色出行意识,打造全岛绿色出行友好环境。到2025年,提高绿色交通方式分担率、增加绿色出行方式吸引力,进一步提升绿色出行水平,加快构建形成布局合理、生态友好、清洁低碳、集约高效的绿色出行服务体系。到2030年,三亚等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70%以上,打造绿色生态交通,努力争创国家绿色交通范例。

  高标准建设蓝碳研究中心,搭建科研创新交流平台,开展蓝碳核算与监测技术、增汇方案、投融资机制等研究。热情参加蓝碳标准制定,开发各类碳汇方法学,开展试点示范,挖掘我省蓝碳潜力。依托重点园区高校和科研机构,探索开展南海海域地质碳封存、碳封存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积极地推进地质碳封存标准规范和监测技术体系。开展蓝碳ECO提升工程,落实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推进基于ECO的海岸带综合管理。到2025年,新增红树林面积2.55万亩,修复退化红树林湿地4.8万亩。2.稳步推动林业固碳增汇。

  落实国家公园体制,将抓实抓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作为生态立省的重中之重,充分挖掘海南林业资源碳汇潜力。持续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指标核算研究,推动森林资源价值核算试点工作,为政府工作决策提供支撑。实施ECO重大修复工程,以环海南岛重点海洋生态区和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点,推进中部山地生态保护修复区、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区、台地平原生态修复区、流域生态廊道生态保护修复区等四类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生态修复。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扩大和优化城乡绿化空间与质量。通过加强森林资源培育,着力增加森林碳储量;改造低质低效老残林,提高林地生产力、森林经营效益和森林碳汇。研究成立海南省林业碳汇研究中心。

  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提升土壤有机碳储量。采用保护性耕作措施、扩大水田种植培养面积、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采用轮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等,使土壤有机碳库产生显著差别,将农田土壤由碳源转化为碳汇。增加因地制宜推广保护性耕作,坚持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开展农作物轮作及其多样性种植。推进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低碳农业模式。研发应用增汇型农业技术,分区域、分类型推动农业固碳试点示范项目,提升农业系统碳汇增量。

  支持省内外企业、高校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绿色技术基地、创新创业基地,鼓励各类创业投资基金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培育创新型企业梯队,并通过合作开发、技术入股等方式,联合承担各类绿色低碳科学技术研发项目。围绕清洁能源替代、节能减排等关键领域,立足应用导向,强化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攻关,在化石能源、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氢能、储能、工业流程再造、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生态碳汇等重点领域加强前沿探索与创新实践。将低碳技术探讨研究列入省科学技术创新规划的重点,开展一批绿色低碳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项目,推动解决制约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问题。

  搭建低碳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将产业和科研深层次地融合,探索重点科技项目,协同推进成果转化与试点应用工程。完善绿色技术全链条转移转化机制,推进绿色技术交易应用,建立绿色技术转移、交易和产业化服务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检验测试、评估、认证体系。支持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针对低碳科技设立分支机构、重点研究所或孵化中心。联合国内高校、科研机构打造低碳智库平台。

  推广先进成熟的国内外绿色低碳技术,在省内开展示范应用。立足我省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资源优势,应用国内外低碳技术,构建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生产体系,扩大应用场景。在省水泥、石化化工等重点排放领域开展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替代示范,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依托国家气象观象台,建设温室气体气象观测站网,开展区域生态碳汇模拟分析评估。积极探索使用国家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等科学监测数据,对全省碳排放情况做监测和分析。开展碳捕捉、封存和利用(CCUS)示范,以福山油田CCUS项目为范例,在水泥、石化和化工领域推进二氧化碳捕捉、封存和利用等技术试点工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温室气体控制、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更可靠有力的技术支撑。到2030年,CCUS等技术获得更广泛应用,碳封存能力达50万吨/年。

  厉行节约,着力破除奢靡铺张的歪风陋习,坚决遏制餐饮浪费等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行为。深入推动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创建行动,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优先在各类大型商场营造绿色消费场景,并逐渐推广到全省购物中心、超市、专营店等,提升游客在岛绿色消费水平。鼓励居民绿色消费,推广绿色低碳产品,严格落实绿色产品认证和标识制度。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扩大绿色产品采购范围,国有企业率先全方面执行企业绿色采购指南。做好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在海口市、三亚市、文昌市、琼海市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样板城市,在其他市县创建不少于70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样板乡镇。在充分总结推广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省全域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到2025年,新增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60%。到2030年,初步建设基本完善的废弃陈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研究制定系统科学、开放融合且符合海南生态产品特点的碳普惠机制。优先选取涉及旅游消费吃、穿、住、用、行等紧密关联产品,统一制定碳普惠认证实施规则和认证标识,建立以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和碳减排量相结合的正向引导机制。率先在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开展碳中和实践活动,通过植树造林、认养珊瑚、购买绿色电力、驾驶新能源车等方式中和自身碳排放,带动更多社会主体参与碳普惠活动;发挥“海易办”APP已有的平台功能与数据资源,开发“碳账户”管理系统,建立绿色低碳行为有关数据收集分析平台,探索开展碳普惠应用实践。到2025年,初步建立全省碳普惠应用平台,基本建成应用场景丰富、系统平善、规则流程明晰的碳普惠系统。到2030年,碳普惠机制更健全,形成人人低碳的良好氛围。

  推动企业承担绿色发展的社会责任,激发企业自觉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内在动力。通过政策引导,实施清洁生产评价、能源审计等,鼓励企业加大对环保事业的投入,将环境成本纳入公司制作经营成本之中,倒逼企业减少其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持续实行双强制绿色采购“全省一张网”,带领企业开展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等高端品质认证,鼓励电商企业、市场、商场、超市设立绿色产品销售专区。建立企业承担绿色发展责任的评估体系,对企业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表现和绩效进行评估,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企业给予通报。

  主动对接国际规则,积极举办各类论坛、交流会议、搭建展示平台,深化绿色产品、技术、经济等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绿色国际合作机制创新,形成国际低碳岛建设的海南经验。用好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绿水青山生态文明济州论坛、海南—加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对话、澳门国际环保展等外宣平台,发挥海南在“一带一路”的地缘优势,深化在应对气候变化、新污染物治理等领域的国际气候变化务实合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探索开展减排项目及配额互认,服务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充分挖掘利用博鳌亚洲论坛资源,联合东盟各国科研机构,重点开展“自由贸易港低碳建设—区域气候使者行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应对气候变化与红树林保护行动”、“能源与气候(空气污染防治协同)行动”、“蓝碳城市与海洋减塑行动”等应对气候变化合作项目。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等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对外合作交流。谋划海南可持续发展示范工作,争取国家支持海南成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示范样板,开展SDG大数据综合应用示范。

  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前沿优势,积极引进全球优质资源,鼓励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进口。大力发展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贸易,加大自主品牌培育,支持企业组织国际认证,提升出口商品附加值,鼓励企业全面融入绿色低碳产业链。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口原辅料减免关税政策,形成成本优势,打造海上风电装备出口制造中心,鼓励相关企业积极开拓东南亚市场。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协同开展先进生物降解材料关键研发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鼓励面向东南亚等潜在市场进行合作推广。在绿色技术、绿色装备、清洁能源等方面加强与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推动供应链管理、咨询、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与制造业协同走出去。切实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碳金融国际合作与交流,建立并深化与全球领先的碳金融机构和人才的交流合作机制,努力将海南打造成我国碳金融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支点与窗口,促进省内碳金融产业转化,全力助推省内碳金融企业“走出去”。

  积极发挥对外开放的前沿优势,全面对标接轨国际,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国际合作,积极搭建生态低碳合作平台,开展绿色低碳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强化与其他自由贸易港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与贸易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建设信息共享平台、技术交流平台与高端智库平台,共担绿色发展责任,开拓绿色发展模式,探索共建自由贸易港绿色发展联盟。

  聚焦重点任务相关领域,谋划推动一批特色、亮点工程,作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为碳达峰工作提供坚实支撑,引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深入实施和系统推进。

  加快“源网荷储一体化”重点项目建设,优化整合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要素,提高电网与各侧的交互响应能力,实现源、网、荷、储深度协同。智能输电建设方面,持续优化主网架,高起点高标准建设500千伏主网架,加快建成投产覆盖全岛的500千伏口字型环网,进一步形成覆盖全岛的“日”字形目标网架结构。在智能配电建设方面,全面推进以故障自愈为方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在智能用电方面,加快推动“新电气化”进程,促进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和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积极推进电力需求响应,加强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提升工业电气化水平,持续提高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效。在数字化方面,充分发挥能源电力大数据“生产要素”和“算力+算法”叠加倍增效应,以数字电网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到2025年,力争清洁能源发电装机、电量比重分别达85%、75%左右,科学合理控制尖峰负荷规模,以智能配电网及智能微网建设为突破口,探索构建源网荷储体系和市场机制,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示范省。到2030年,力争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75%左右,清洁能源装机比重92%左右,大电网与配电网、微网、微网群协调发展的电网形态基本形成,逐步形成占年度最大用电负荷5%左右的需求侧机动调节能力,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全面建成数字电网、全面建成新型电力系统示范省。

  推动现有园区循环化、节能低碳化改造。着力在产业园区构建循环型产业链,抓好石化、化工、造纸等重点企业资源消耗减量化。以提高资源、能源的投入产出效率为主线,围绕资源输入、利用、输出三个环节,紧抓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各产业体系和企业发展的上下游衔接更加紧密,形成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大循环大发展的格局。开展化工类园区与绿色能源消费融合,重点推进绿氢化工示范工程建设。到2025年,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东方临港产业园区、三亚市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完成循环化改造工作。到2030年,基本完成全省重点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3月1日,辽宁省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工作会商会议,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清洁能源强省建设,在进一步深化务实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辽宁省委书记郝鹏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电网党组书记、董事长辛保安主持会议,辽宁省委副书记、辽宁省长李乐成,国家电网党组副书记、

  2月27日,云南能源监管办、云南省能源局联合召开2024年全省电力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部署会议,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传达习近期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国安全生产、全国电力安全生产和云南省安全生产电视电线年工作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国家能源局《能源电力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总体要求,西北能源监管局结合工作实际向陕西、宁夏、青海三省(区)各电力企业印发《西北(陕宁青)区域电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

  2月28日,甘肃省兰州市秦川750千伏变电站工程现场召开2024年电网建设项目复工动员大会,标志着甘肃电网建设项目全面复工。据介绍,2024年甘肃电网建设将会迎来历史最高峰,在建35-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共计135项,线万千伏安,建设规模创历史新高;其中,3项特高压

  3月1日,湖北武汉市洪山区220千伏珞狮南输变电站工程开工建设,这是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在农历春节后开工的第一个电网建设项目,该工程将成为南湖片区重要的电源点。据介绍,220千伏珞狮南输变电工程建设面积5286平方米,本期建设将安装2台240兆伏安主变,总容量达480兆伏安(远期720兆伏安),预计将在20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3月1日,雄安新区首批3项电力工程同步复工,分别是复兴22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起步区12号110千伏变电站、容西1号220千伏变电站。据了解,复兴变电站计划今年7月份完成主体框架施工,明年9月建成,,起步区12号110千伏变电站预计今年9月完工,容西1号220千伏变电站明年底完工,届

  年初,地方两会密集召开,各地晒“成绩单”,定“任务书”,绘“施工图”。从地方两会观察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脚步坚实、活力涌动。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各地全力发展经济、扩内需促消费的大背景下,多地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确保

  为加快第三批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配套储能项目建设,近期,省能源局组织召开第三批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配套储能项目推进工作会议,以公平协商形式研究各项目建设模式、责任主体,安排部署项目建设工作。有关市州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各项目业主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作为国家清

  近日,白银~天都山第三回750千伏线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一、建设项目名称、选址选线、建设内容等基本情况(一)建设项目名称白银~天都山第三回750千伏线路工程(二)选址选线本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扩建白银750kV变电站、扩建天都山750kV变电站、新建白银~天都山第三回750kV线kV变电站

  近日,浙江能源监管办组织召开了2024年度浙江电网运行方式汇报会。浙江能源监管办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讲话,浙江省能源局有关负责人应邀出席会议。会议听取了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关于2023年浙江电网运行后评估情况及2024年电网运行方式安排的汇报。会议重点分析了2024年电力供需形势、电力电量平衡

  初春时节,寒意十足。然而,内蒙古电力集团巴彦淖尔供电公司早已开足马力开工,全身心投入到新一轮电力建设中,奋力争取“开门红”。桩机轰鸣、挖机奋臂、车辆穿梭……2月27日,在巴彦淖尔临河区包银高铁配套供电工程建设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正紧张有序地进行基础开挖工作。该项工程已在乌拉特前旗、临

  编者按:国家电网公司2024年“两会”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构建现代智慧配电网,建成35个国际一流城市配电网先行示范区。电网头条推出“现代智慧配电网·一线实践”系列主题报道,深入报道国际一流城市配电网先行示范区相关实践成果成效,展示公司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中的积极作为。百千

  3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要围绕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总目标,推动配电网在形态上从传统的“无源”单向辐射网络向“有源”双向交互系统转变,在功能上从单一供配电服务主体向源网荷储资源高效配置平台转变。到2025年,

  3月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配电网网架结构更加坚强清晰,供配电能力合理充裕;配电网承载力和灵活性显著提升,具备5亿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1200万台左右充电桩接入能力;有源配电网与大电网兼容并蓄,配电网数字化转型全面推

  配电网作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在保障电力供应、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推动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

  近期,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了《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显示,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配电网正逐步由单纯接受、分配电能给用户的电力网络转变为源网荷储融合互动、与上级电网灵活耦合的电力网络,在促进分布式电源就近消纳、承载新型

  2月23日,江苏南京500千伏盱眙—秋藤线路工程复工。至此,江苏电网14项500千伏及以上重点工程全面复工。据介绍,今年,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聚焦数智化坚强电网建设,围绕提升北电南送过江输电能力、主干网智能化运行水平等方面加大电网建设力度,助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江苏电网全年预计投产35千伏

  国网河北电科院首次完成电网自愈系统实时建模仿线日,国网河北电科院技术团队首次采用实时建模仿真技术,依托自主研发的城市电网自愈系统测试装置,完成了雄安新区容东片区10千伏配电网双级联、三级联配网自愈系统现场测试。据了解,自愈系统能够快速隔离配电网故障,被视作城市配电网的重要“免疫系统”。随着城市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在配电网安

  2月28日,国网天津经研院组织配网规划、评审及设计等相关专业收看了国网公司2024年配电专业工作会。聆听了国网公司设备部关于“勇担责任使命、聚力转型攻坚,全面推进现代智慧配电网建设”的工作报告。报告充分肯定了2023年配电专业面对罕见的冰灾、水患等极端天气,在运行、维护及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

  多项电力相关!三部门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目录(2024年本)》

  3月1日,国家发改委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目录(2024年本)。其中包含天然气热电联产、海上风力发电运营维护、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产品及研发技术、储能、氢能、LNG中转投资运、8兆瓦及以上海上风电机组技术研发及设备制造、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及设备制造等新增鼓励类产业,共176项。详

  2月29日,海南500千伏主网架工程全面建设推进会在海口召开,标志着该工程进入全面启动和加速推进的重要阶段。工程建成后,我国内地将实现500千伏及以上超高压电网省域全覆盖。这也是南方电网公司落实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该工程包括椰城输变电工程、昌化输变电工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月27日,华电集团发布了海南华电定安50MW100MWh共享储能项目EPC总承包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为海南电力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联合体,投标报价12910万元,折合单价1.291元/Wh。第二中标候选人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

  2月21日,由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水网水务投资公司实施的海南定安水资源利用及水环境治理项目开工建设,南水北调集团央地合作“水管家”模式探索取得新突破。海南定安水资源利用及水环境治理项目是定安县“六水共治”的重点工程之一,项目采用EPC+O模式,包含城区排水管网修复提升、塔岭水厂取水口提升改造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根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对海南省开展了第三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2024年1月30日,二十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第2次会议审议通过督察报告。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督察组于2024年2月26日向

  海南2024年1月电能量市场运行执行信息公开披露:省内市场化交易电量17.53亿千瓦时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海南电力交易中心发布海南2024年1月电能量市场运行执行信息公开披露。1月份(交易标的月),省内市场化交易电量17.5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47.26%,平均成交价0.50531元/千瓦时,同比下降2.03%。其中,直接交易成交电量7.57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6.14%,平均成交价0.50527元/千瓦时,同比下降2.